English

应重视普及人文社会科学

1999-08-20 来源:光明日报 周志宽 我有话说

科学知识的普及一般来说,就是把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进而能够运用它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种知识都应该普及。然而,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自然科学的科普工作受到关注和重视,这是有失偏颇的。

一段时期以来,封建迷信、伪科学和一些歪理邪说沸沸扬扬。有的地方修坟建庙,有的地方求神问卦,有的地方闹巫婆神汉,无奇不有,特别是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在一些地方竟大肆蔓延和发展,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懵懵懂懂跟他走,要成“佛”、成“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些人之所以上当受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们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尤其缺乏基本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试想想,解放初期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谁相信什么鬼神?各地拆庙宇,建学堂,学文化,学科学知识。大家高唱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论在群众中的普及。有这样的知识,这样的思想,人们还会相信李洪志———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人是至高无上的“神”吗?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应该说,它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我们说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也应该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普及。

坚持唯物论,宣传无神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长期的战斗任务。

40多年前,为彻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毛泽东主席的直接关心下,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了《不怕鬼的故事》,何其芳所长亲自撰写序言,在当时影响很大。现在,他们又在编辑《不信神的故事》,并且很快面世。这些都是在宣传无神论,也是在宣扬我们中华民族自主、自强的优良传统。从广义上来说,也是在做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

李洪志说什么地球要爆炸了,是他推迟了三十年。学过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人,知道地球的形成过程,它不会爆炸;学过历史知识的人也会知道,即使地球爆炸,也不是某个人能够改变得了的,世界上出现过救世主吗?螳臂能挡车吗?创造历史的是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就是唯物史观。

李洪志让“弟子”只看自己的“经文”,别信其他学说,“只管练自己的功,不管别人”。“弟子”们见洪水泛滥,想捐点钱救济灾民,也被李洪志阻止。凡懂一点中国古代文化的人都会记得孟子说过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正好说明李洪志是在践踏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残害人们的良知。

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抵制歪理邪说,明辨是非,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更应该普及。

要作好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应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普创作队伍,这就需要一批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带头拿起笔,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抽象的社会科学道理通俗地讲述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使人们对一些问题,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是唯物还是唯心,是无神还是有神。

许多老同志都会记得,艾思奇同志在青年时代写的《大众哲学》,把高度抽象的哲学原理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当时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多少热血青年,经过《大众哲学》的启蒙,进而追求救亡图存之道,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本书在解放前就印刷过32版,解放后也多次印刷,社会影响极大。一位哲学工作者写的一本哲学普及读物,就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年纪稍大些的同志也会记得,吴晗同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也是颇具影响力的,它谨严而又清新活泼,学术性强而又具有令人爱不释手的可读性,明明白白地向广大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文史知识,提高了人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把我们的中华文明传播给青少年一代,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使之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吴晗同志曾说:向人民群众普及文史知识,“是一件极为重要刻不容缓的事情。”他向专家们呼吁:“为了我们的干部、工人、农民、士兵,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我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要求各方面的学者、专家也来写一点通俗文章、通俗读物,把知识普及给人民。”吴晗同志身体力行,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从1958年起,由全国第一流的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中国历史小丛书》,它既为世人所关注,也为社会科学方面的普及读物的编辑出版开创了一个先例。

这套历史小丛书教育了一代人,它不仅使人们学到了文史知识,更使人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的普及,不管是自然科学的普及还是社会科学的普及,都需要专家学者亲自动手,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大专家写小文章”才能深入浅出,只有大专家写出来的“小文章”才能如雄狮剥兔。半瓶子醋写出的东西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没有任何价值。

科学知识普及能促进科学的发展,能造就大批的科学人才,这就像体育运动一样,越普及好的项目越出成绩。没有普及,就等于没有基础,很难有大的发展。近些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抓得不紧,大科学家们有谁还像吕叔湘先生那样写些小文章,讲出些深刻的道理;有谁还肯像当年的艾思奇同志那样,写几本哲学的通俗读本,给青少年们一些启蒙;有谁还像吴晗同志那样,主编一系列的某个方面的通俗小丛书,影响一下当代的人们!

人文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为了我们国家的现在,也为了未来,拿起你们的笔写一些真正有水平的社会科学的科普作品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